他起床洗漱,煮了两个鸡蛋,就着咸菜吃了一碗白粥,然后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自行车,准时在六点二十分到达工厂大门。
机器通体银白色,体积非常庞大得像一头钢铁巨兽,浑身布满了各种传感器和LED显示屏。
的工位在车间最里面的角落,一张被机油浸透了的老工作台,台面上摆放着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各种工具。
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工具,然后从货架上取来一根直径五十毫米的不锈钢圆棒。
每一个齿的形状、角度、深度都必须分毫不差,否则装配时就会出现异响,甚至卡死。
年轻时,师父经常对他说:「做这一行,手比眼睛重要,感觉比理论重要。机器能给你精度,但给不了你灵性。」
现在他明白了,灵性就是可以感觉到钢材的「脾气」,了解什么时候该重刀快削,何时该轻描慢磨。
刘峰三十五岁,去年从总部调过来的,学历高,懂管理,但对技术只是一知半解。
「厂里的意思是,让小王去学习操作新设备,以后精密加工这块就交给机器了。」
小王是去年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真实的操作经验几乎为零。
「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这是大势所趋。现在都是自动化时代了,手工操作确实跟不上节拍。」
三十年,从一个懵懂青年到即将退休的老师傅,他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座工厂。
「没有捷径,只能靠练。我当年学这个的时候,光是练习车刀的运行轨迹就练了三个月。」
「对,三个月。每天下班后,我就在废料上练,练到手上的感觉和眼睛看到的完全一致为止。」
全自动上料、精密数控加工、自动检验测试、自动分拣,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
小王现在每天都在四号车间学习新设备的操作,理论考试已经通过,真实的操作也慢慢变得熟练。
他现在主要负责一些边角料的处理和简单零件的加工,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更像是在打发时间。
「是这样的,新设备出了点问题,德国工程师正在抢修。你能不能过去帮忙看看?」
「德国大众的订单下周就要开始生产了,若设备修不好,我们要赔付违约金。」
车间里聚集了很多人,德国工程师、厂里的技术人员、还有小王,大家都围在设备旁边。
「加工过程中突然停机,显示刀具异常。但是我们检查了所有的刀具,都没问题。」
摇摇头,「如果是传感器问题,应该在加工第一个工件时就报警。现在是加工到第三个才出问题,说明故障是逐渐积累的。」
三十年的经验告诉他,任何机械设备都有自己的「脾气」,正常运作时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的语气很坚定,「轴承内圈有轻微的径向跳动,频率大概是每分钟1200次。」
连德国工程师都不敢相信,这个中国老师傅居然仅凭听觉就发现了他们用仪器才能检测出的故障。
平静地说,「机器和人一样,有了毛病就会反映出来。关键是你要用心去感受。」
三千万的订单,若无法按期交付,不仅要赔付巨额违约金,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小王更是直接摇头:「李师傅,这批订单要求精度在0.001毫米以内,时间只有一周,您一个人怎会是...」



